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04-01 11:13
3月31日上午,江阴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在中共江阴县一大会址纪念馆隆重举行江苏省老区精神教育基地揭牌暨《江阴红韵》图书首发式。市委副书记陈兴华、市老促会会长薛良等领导与社会各界代表共同见证这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的重要时刻。活动以“弘扬老区精神、凝聚奋进力量”为主线,通过授牌、赠书、瞻仰等环节,全面展现江阴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实践的深度融合。
教育基地启新程,红色文化再赋能
上午10时,中共江阴县一大会址广场上,鲜红的党旗与老区精神标语交相辉映。仪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市委副书记陈兴华与薛良会长共同为“江苏省老区精神教育基地”揭牌。该基地是继2022年顾山镇周水平烈士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教育基地后,江阴打造的又一省级红色文化阵地。陈兴华在致辞中指出:“中共江阴一大会址承载着革命火种的历史记忆,此次授牌是对江阴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更是新时代弘扬老区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宣言。”
《江阴红韵》首发,赓续精神血脉
作为活动核心环节,《江阴红韵》一书在现场首发。这部由市老促会牵头编撰的著作,系统梳理了江阴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英雄人物及乡村振兴实践案例,收录了包括中共江阴县一大会议、渡江战役纪念馆等39处教育基地的珍贵史料。在赠书仪式中,陈兴华、薛良等领导向各分会、青年代表、基层干部、村联络员等群体赠书,象征红色精神的代际传递。青年代表王希钰在发言中动情表示:“书中记录的不仅是历史,更是激励我们投身乡村振兴的指南针。”
乡村振兴话担当,多维共绘新蓝图
周庄镇党委书记顾春宇结合本地实践,分享了红色资源赋能产业振兴的经验。他提到,周庄以红色文旅融合为抓手,打造“红色研学+生态农业”产业链,2024年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居全市之首。这一思路与市老促会近年推动的“乡村产业振兴示范单位”建设不谋而合。薛良会长在讲话中回顾了老促会近年工作:从推动“澄江数字谷”建设、支持智慧农业项目,到完善村级关爱基金和“三老致富工程”,始终将红色精神融入乡村振兴实践。他强调:“老区精神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破解土地资源约束、产业升级难题的精神密码。”
市委擘画新方向,锚定发展坐标系
陈兴华副书记在总结讲话中,高度肯定市老促会“以红促兴”的工作成效,并围绕市委最新部署提出三点要求:强化红色引领:将教育基地转化为党员干部的“初心课堂”和青少年的“思政课堂”,推动红色教育与“田园风光、江南水乡”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深化产业融合:借鉴澄江街道“腾笼换鸟”经验,加快农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智慧葡萄园、云外鸽子养殖场等示范项目打造全国标杆;优化民生保障:延续春节慰问老干部、老党员的温情传统,完善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让老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瞻仰寻根铸魂,实干续写华章
仪式结束后,陈兴华与社会各界代表共同瞻仰中共江阴县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内,1928年江阴农民暴动史料、革命先烈手稿等文物,与“江阴智造”“澄江数字谷”“花塘水芹”等品牌形成时空对话,生动诠释“红色基因驱动绿色发展”的江阴路径。
从《江阴红韵》的字里行间,到教育基地的实景课堂,这场活动既是红色记忆的凝练,更是面向未来的宣言。在土地资源约束加剧、产业升级迫在眉睫的当下,江阴正以老区精神为帆,以创新实践为桨,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正如薛良会长所言:“让红色历史‘活’在当下,才能让老区发展‘火’向未来。”
(江阴市老促会 费士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