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退出
  • 首页

  • 关于我们

    • 机构概况
    • 领导信息
    • 内设机构
    • 注册信息
    • 机构章程
    • 志愿者
    • 年度工作报告
    • 财务会计报告
  • 最新资讯

    • 帮扶要闻
    • 市县动态
    • 文件通知
    • 图文视频
  • 老区建设

    • 老区动态
    • 红色印记
    • 爱心故事
    • 老区建设
  • 产业帮扶

    • 示范项目
    • 项目助学
    • 职教培训
    • 经验交流
    • 探索创新
    • 产业帮扶
  • 助学帮扶

    • 助学帮扶
    • 国华招生
    • 天海职校
    • 滴水筑梦
    • 碧桂园
    • 创业培训
  • 公益捐赠

  • 慈善基金

    • 设立基金流程
    • 慈善基金
  • 个人救助

  • 专题报道

    • 2020.9.10会议专题报道
  •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

→ 老区建设

  • 老区动态
  • 红色印记
  • 爱心故事
  • 老区建设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新项目更多>>

  • 携手助老区

    已筹款:¥3211928.56
  • “滴水•筑梦”助学工程

    已筹款:¥128214.50

盐城市开展红色镇村结对服务工作纪实

来源:本站浏览次数:600

2025-08-22 10:36

结对服务红色镇村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盐城市开展红色镇村结对服务工作纪实 

近年来,盐城市老区建设与乡村发展“三会”系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革命老区建设和视察盐城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把助推以革命烈士命名的红色镇村全面振兴作为工作重点,广泛发动理事单位和社会力量,深入开展红色镇村结对服务活动,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深度调研 精准谋划 项目支撑

深入调研,摸清红色镇村发展现状。2020年下半年至2023上半年,市老区建设与乡村发展“三会”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以“红色镇村盐阜行,比告慰先烈、比红色传承、比村民致富”为主要内容的“一行三比”活动,踏遍盐阜大地,进行红色资源调研普查,切实掌握了全市红色遗址和以烈士命名的红色镇村的翔实信息,确认全市革命遗迹共379处,其中名人故居6处,革命历史事件和活动遗址、遗存199处,烈士陵园/墓碑(群)132座,综合性历史纪念馆42座;确认以烈士命名的红色镇村134个,以及曾经以烈士命名、后撤并整合的红色镇村99个。在此基础,市“三会”先后编撰出版了《盐城市革命老区发展史》和《基因红——盐城市红色资源通览》。活动中,把对红色镇村的调研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掌握红色镇村的革命事迹、发展现状、资源禀賦和群众的急难愁盼,为助推和服务红色镇村发展奠定了基础。

用心用情,制订和落实红色镇村结对服务方案。盐城市“三会”会同市国资委、省农垦集团和各县(市、区)老区建设促进会,制订了理事单位结对服务红色镇村活动方案。全市共落实199个企业和单位与134个以烈士命名的镇、村及1个曾为革命作出重要贡献的红色镇进行结对,其中9个市属国有企业,分别与9个红色镇进行结对;11个红色镇村附近的沪、省属农场,15个金融、供电、电信、移动、烟草、有线网络等国有条线企业(单位),25个县(市、区)属国有企业,77个县(市、区)直部门(事业单位),51个民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与126个红色村进行结对。建湖、射阳、大丰、亭湖4个县(区)实行1个红色镇村落实“1+N”个帮扶单位进行结对。方案报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由市“两办”进行转发,各地、各有关单位认真组织落实。市“三会”班子成员分头带队,联合市国资委和省农垦集团,逐家登门,真诚沟通,促成市属国企和沪、省属农场与红色镇村联姻、结亲、挂钩。

双向发力,积极实施一系列帮扶项目。截至2025年7月,全市共实施红色镇村结对帮扶项目362个,总投资5.62亿元。市国投集团与盐都区郭猛镇联合投资5000万元的加油、充电站项目已投产达效,意向合作的现代农业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之中。市海兴集团投资800多万元,帮助滨海县正红镇改善道路基础设施,并合作做大做强正红草柳编特色产业。悦达集团与射阳县特庸镇深化合作,在集团项目建设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特庸建材园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银宝集团在提升步凤镇智慧农场项目的同时,借助“盐之有味”平台,支持步凤镇打造农特产品品牌。市城投集团在盐都区潘黄镇布局发展改善型楼盘项目,并帮助潘黄水务公司每年增收20万元。光明食品集团上海农场有限公司与紧邻的大丰区丰华街道朝荣村合作,发展民宿、农旅和特色农业项目。难能可贵的是,一些结对服务的单位部门在自身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心系红色镇村,慷慨拿出真金白银。响水县交通运输局2023年以来先后投资1001.7万元,在所结对的响水县小尖镇华余村、小广村实施农村道路提档升级等项目。东台市农业农村局整合613万元项目资金,支持五烈镇发展一二三产融合项目。东台市成立全省首家县级乡村发展基金,首批注资1亿元,支持红色镇村发展。盐都区、阜宁县等地的结对服务企业与红色镇村采用股份合作方式,投资兴办产业发展项目,形成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金融机构结合红色镇村发展实际,分类制定普惠金融服务方案。市农科院、市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等科研院校,与红色镇村签订科技协作协议,助力红色镇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领导重视 团结协作 双向赋能

领导重视是红色镇村结对服务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省老区建设与乡村发展“三会”理事长阎立对盐城市开展的红色镇村结对服务活动专门作出批示:盐城“三会”开展红色镇村结对服务,把传承红色基因与促进相对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有机结合,切入点很准很好很有特色,在实践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省“三会”定于今年10月中旬在盐城市召开“开展红色镇村结对服务,加快老区乡镇振兴发展现场会”。盐城市委周斌书记在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报告中强调“深化国企结对服务红色镇村活动”,并多次对做好红色镇村结对服务工作作出批示指示。响水、滨海、建湖、大丰等县(区)委主要领导深入红色镇村实地调研,制定落实结对服务举措。东台、阜宁、盐都、亭湖县(市、区)委书记均作出批示,指导和促进红色镇村结对服务工作的开展。射阳县提出对红色镇村“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东台市确立了把所有红色镇村建成乡村振兴先进集体的工作目标,着力打造红色镇村结对服务“升级版”。

各方支持是红色镇村结对服务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省农垦集团非常支持“场地联动”工作,集团班子成员听取盐城市“三会”关于农场服务红色镇村情况的专题汇报。市国资委积极作为,勇于担当,支持市属国企结对服务红色镇村。市委研究室专题调研红色镇村结对服务工作。市委组织部将红色镇村结对服务纳入“干部联村,一村一策”活动考核。市纪委监委将结对服务工作列入巡察内容。所有这些都有力促进了红色结对服务工作的开展。

双向赋能是红色镇村结对服务工作持续开展的关键。各结对服务单位和红色镇村有着深厚的红色情怀,共同修缮改造了一批红色镇村场馆及纪念设施,并将此作为革命传统教育阵地。同时,创新结对服务合作模式,打破传统帮扶局限,激发企业与红色镇村双方结对共同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资源互补、优势共享,实现企业发展与红色镇村振兴的双赢。企业在产业带动、技术与管理输出、市场对接等方面赋能红色镇村,红色镇村在土地、劳动力、特色农产品等要素供给、营商政策环境支持、红色文化品牌等方面赋能企业。在结对服务红色镇村中构建“乡镇有资源,企业有动力”的可持续性共生系统。盐城港集团投入400多万元,帮助阜宁县益林镇完成益林战役纪念馆提升改造项目;投资1亿元,与益林镇共建东益物流基地,盘活闲置铁路货物场68亩,构建“公铁水”联运网络,预计可降低区域物流成本15%-20%。。

机制保障 规划引领 评优通报

红色镇村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烈士的鲜血,每一处变迁都承载着老区人民的期盼。盐城市“三会”将进一步把红色镇村结对服务工作做深做实。

一是积极构建协调联动机制。按照市“两办”通知要求,推动各地将红色镇村振兴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努力形成党政领导亲自挂帅、主管部门牵头协调、结对单位承担任务、红色镇村主动作为、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三会”系统积极助推的协调联动机制。

二是引导推动“十五五”规划编制。引导各地和各结对服务单位学习借鉴东台做法,围绕产业发展、村级集体、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红色传承等内容,科学谋划与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同步制定清晰具体的帮扶举措,引领结对服务工作靠实务实。引导结对服务单位与红色镇村携手合作,从项目建设、要素投入、机制创新等方面入手,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切实提升结对服务效能。通过共同努力,力争到2030年,使所有红色镇村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打造一批主要指标和主要工作居全市前列的乡村全面振兴典型。

三是建立健全通报评估制度。按照“打造升级版、建立新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制订和完善《红色镇村结对服务考评细则》,落实好统筹责任;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先进典型,适时举办红色镇村结对服务成果展,努力营造浓厚的结对服务氛围;聚焦制约发展的深层瓶颈,提请领导牵头,帮助解决结对服务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共同助推红色镇村高质量发展。 

(茆训东 赵寿华 吴建新 时浩萱)

 


捐赠账号

账户名:江苏省乡村发展基金会


账号:10107601040017375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南京龙江支行


税号:53320000509171048B

地址:210036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保街1号西苑公寓1幢

办公室咨询电话:025-86269432 025-86269430 15951801353

备案:苏ICP备16020463号

电子邮箱:jsfupi@126.com

版权所有:江苏省老区建设促进会、江苏省乡村发展基金会、江苏省乡村发展协会

技术支持:北京厚普聚益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扶贫之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