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5-10-12 08:47
阎立一行首先来到苏中四分区反“清乡”斗争资料陈列馆。该陈列馆是南通唯一的抗日纪念馆,总投资9000万元,占地面积31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展陈面积3700平方米。以“江海挽狂澜、铁流铸忠魂”为展示主题,全景展现了南通人民取得反“扫荡”阶段性胜利,粉碎日伪军事、政治、经济、思想“清乡”阴谋,夺取反“清乡”及抗战最后胜利的过程。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力量先后开赴抗日前线,相继开辟了晋察冀、晋冀豫、苏北、苏南、苏中等19块敌后抗日根据地,组成了与正面战场相配合的华北、华中、华南三大敌后战场。其中,粟裕将军领导的新四军一师兼苏中军区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坚强前哨阵地,其重要组成部分——苏中四分区,更是苏中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反“清乡斗争”与红十四军武装斗争和苏中七战七捷构成了屹立江海大地的三座历史丰碑,成为南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不竭的力量源泉。
2015年9月18日开馆以来年接待党政机关、企事业团队、社会人群,开展各类党建、主题纪念日等活动,接待社会各界人士逾100万人次。陈列馆先后获评为首批“全国老区精神教育基地”“省党史教育基地”“省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示范点”等。阎立理事长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参观各个展厅,边听边看,并深入了解展陈资料的背景内涵。
随后,阎立一行来到南通市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听取实践基地相关负责人关于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工作情况介绍,如东县“两会”理事长王福明进行了汇报。南通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基地),是一所由江苏省文明办重点扶持的综合性省级基地,南通市唯一的公办基地。为了进一步加强宣传阵地建设,丰富红色文化教育内容,创新宣传教育的方式,扩大受教群体,2021年,如东县“两会”顺势而为,积极利用实践基地资源优势,共同拟定了“薪火南通•红色实践营”实施方案,目标是联合打造如东县乃至南通市最大的红色教育基地、创建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新品牌。近年来,实践基地结合如东县“两会”的具体工作要求,通过较为丰富的内外教育资源优势支撑教育实践整个过程,用最贴近青少年群体需求的形式开发设置优质的红色教育课程体系,积极探索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新路径,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宣教作用。该活动自实施以来,年均覆盖学生超7万人次,呈现出鲜明的特色亮点和较为显著成效:一是强化实践功能,推动了教育形式的动静结合。二是实施多元交互,推动了教育内容的多维拓展。三是注重励志育人,推动了教育成效的从实走心。2024年3月,隶属实践基地的苏中四分区抗日反“清乡”斗争资料陈列馆被授予全国“老区精神教育基地”称号。以此为契机,如东县“两会”进一步放大资源优势,以红色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创新理念,打造“一册红色图谱、一套红色书签、一组红色展馆、一个系列特刊”“四个一”多元化载体,并以实践基地为核心阵地,构筑多维覆盖、相互交融、整体联动的教育体系和线上线下、动静结合、辐射广远的老区宣传教育格局。
汇报过程中,阎立理事长与大家就具体工作进行交流探讨,同时听取了如东县“两会”在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助学助医帮困、支持老区薄弱镇村、募集帮扶资金等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他对如东县“两会”近年来在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及老区建设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红色文化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如东县“两会”以教育实践基地为依托,打造集展馆参观、课程教学、实践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平台,进一步深化了弘扬老区精神宣传教育,增强了红色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光伏电站“造血式帮扶”实现了村集体增收与困难群体帮扶的双赢,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务实之举,围绕“滴水.筑梦”等主题开展的助学帮困精准高效,认真落实省政府80号文件,支持省定薄弱镇村有序有力成效显著。这些都为弘扬老区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社会和谐中作出了新贡献。他希望如东县“两会”要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重要抓手,把弘扬老区精神与促进老区发展紧密结合,在老区宣传、助学帮困、产业帮扶等方面持续发力,切实提升老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最后,许金标代表如东县委、县政府对长期以来心系如东发展、鼎力支持老区建设的省、市“三会”各位领导表示感谢,同时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把省、市“三会”领导的指导要求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持续为县老促会工作搭好平台、做好保障,在弘扬老区精神、推进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的道路上继续深耕,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东县老促会)